教学工作
课程建设

    2019-2020年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019年08月13日 18:01 供稿: 编辑:hxhgx 点击:[]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工与药学领域交叉、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个学科。为进一步加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吕梁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校系实际,特制订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一、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是2019年由山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新专业,目前拥有专业教师6人,主要开始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子电工学、工程制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仪表自动化、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化工分离工程、药用高分子材料、酶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见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训、大学生工程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新版培养方案已经确定,各专业教学大纲正在修订,有关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正在筹建。

    二、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厚实、技能扎实、作风朴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面向应用,着力开展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资源等在内的课程建设工作,依据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在线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有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主要通识课程建设,促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三、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构建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网络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更新,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合理,课程管理逐渐规范,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二)具体目标

    合格课程建设与验收。将合格课程验收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检查评估相结合,从20209月开始,分阶段完成制药工程专业所开课程的合格验收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课程,要根据合格课程建设标准,限期加以整改。

    (三)进度安排

    时间

    目标任务

    20199

    启动安排合格课程建设工作

    202010

    完成已开设必修课程的合格验收

    四、课程建设的任务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关于编制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的通知》(院教函[2017]36号)及补充通知(院教函[2017]37号)要求,组织编写、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根据产业技术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课程大纲的修订重组。

    2、教材建设。教材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根据《吕梁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院政字[2013]142号),严把教材质量关,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鼓励教师编写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

    3、教案建设。教案是教师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实际等因素,以课时(章节、单元、项目等)为单位设计编写的组织教学工作的授课方案。根据《吕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试行)》(院政字[2013]27号)相关要求,参考《吕梁学院课程教案(模板)》编写符合制药工程专业实际的教案。

    4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应面向应用,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由知识逻辑体系为主向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使之与产业升级改造相适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强与行业企业进行横向合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与深度合作,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研发及生产实践教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科技水平的共同进步以及专业办学的社会服务能力,达到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三赢”。

    5、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改革。根据《吕梁学院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院政字[2013]161),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案例教学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积极推进基于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课程考核体现多元评价理念,建立过程评价、目标评价、能力获得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6、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基本资源建设,使其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合格课程应开发有系统、完整和适用的基本资源。努力建设多样性、交互性拓展资源,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在线课程资源(课堂音视频、辅助视频、电子文档、虚拟仿真实验、习题、其它参考材料、测验考试、线上互动个、课程教学管理等)和电子资源(印本全文、古籍、图书、教材教参、学位论文、音像、期刊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类型),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优质课程和精品在线课程应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主讲教师(团队)建设

    主讲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实现课程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课程的要求合理配备和建设主讲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均应明确主讲教师,由2人及以上承担教学任务的必修课,应确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争取副高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提高至30%以上,博士学历教师达到30%以上。同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还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具有“双高”或“双师”水平的教师数量达到60%以上。

    五、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

    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在线课程三个层次。各层次课程建设均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制订了课程建设计划。

    2、制订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3、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程教案、讲义和课件。

    4、主讲教师(团队)在建设期内,未发生教学事故。

    5、实验仪器设备及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保证课程教学正常进行。

    在此基础上,各类课程应达到如下标准:

    1、开发了系统、完整、适用的课程教学基本资源。

    2、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或编写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

    3、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所学专业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的进修学习,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注重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考核内容和方法合理,过程考核记录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明确、合理,试卷评阅准确、规范。

    六、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确保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研室下设课程负责人,负责各门课程的具体建设工作。

    (二)搭建网络平台,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维护课程建设网络平台,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安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课程建设条件。我校已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力度,对合格等级以上的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施课程评价制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和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加大对课程建设项目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其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下一条:2018-2020年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关闭

版权所有 : 吕梁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