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团队 > 正文

新型金属材料团队

发布日期:2025-06-25 作者: 点击:

  团队简介

新型金属材料学科方向是依托吕梁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而设立,是吕梁学院重点发展重点学科方向。主要的学术方向为:新金属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和智能低碳冶金技术的应用。建设目标是:以现有学科人员为基础,吸纳多学科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形成产学研用贯通式的特色学科方向,为推动关键金属材料的创新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共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专利5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60万元。

服务方向: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新型金属催化和电池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设计开发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应用于氢气储备、催化净化 C0 等污染气体、电池制备等领域。

智能冶金新技术:面向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研发冶炼过程检测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装备,应用于钢铁与有色冶金过程中氢、磷、氧、硫、初晶温度及成分结构等方面的新型传感器智能检测系统。

低碳冶金新技术:针对难熔金属氧化物制备金属所存在的能耗高和流程长的问题,提出了熔盐电解与材料制备金属及合金的方法,通过金属电化学还原机理、电极过程对金属生成影响规律,实现短流程、绿色化低碳冶金,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

周喜阳

(负责人)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制备

侯剑峰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智能冶金新技术

康 雪

研究生

硬士

副教授

熔盐电化学与材料制备,固体电解质材料制备与应用

刘艳玲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冶金工程

李东亮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焊接冶金与性能控制、品种钢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蔡婷婷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金属化合物/碳基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转化中的利用与机理研究

谭喜瀚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新型质子导体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奋照

研究生


副教授

金属腐蚀与防护

任宏瑞

研究生

硬士

讲师

焊接冶金与性能控制

金 铎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耐候钢的腐蚀性能研究

王国斌

研究生

在读

博士

助教

倒角结晶器铜板优化设计及铸坯质量控制

曹 阳

研究生

硬士

助教

冶金反应器数值模拟

李 楠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连铸传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及钢铁的腐蚀机理研究

侯君丽

研究生

硕士

助教

特殊性能钢的研究

知识产权: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发明人

专利号

授权公告号

1

一种用于去除拜耳法循环母液中杂质钾的装置

实用新型

专利

侯剑峰

ZI201922368948.3

CN211338829U

2

一种风力驱动的电磁-摩擦复合式能量

采集器

实用新型

专利

蔡婷婷

李溶洁

侯宇宇

ZI202121998693.X

CN215566375U

3

一种耐腐蚀铝镁合金无铬钝化液及其

制备方法

实用新型

专利

任宏瑞

ZI201910048564.5

CN109536938A

4

一种钢液凝固模拟装置

实用新型

专利

李 楠

ZI202120761912.6

CN215033431U

5

一种工业熔盐电解质初晶温度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

专利

康 雪

侯剑峰

刘灵霞

ZI202220028049.8

CN21681652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