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研教改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教改 > 正文

化学化工系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 点击:


课程是支持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和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单元,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定期对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为合理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支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根据《吕梁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办法(试行)》(院教函〔2021〕59号),特制定化学化工系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

一、评价对象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对象是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全部课程。

二、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

三、评价主体和评价责任人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体涵盖学生、专任教师、系教学督导、系管理人员、校外专家等利益相关方。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责任人为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为具体责任人,公共课由课程开出系部的教研室组织实施。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核结束后,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结果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与分析,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并提交给专业教研室主任初审后再由系部审核。

四、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评价对象覆盖全体上课学生,主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运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课程调查问卷、访谈等。

1、课程负责人、代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教学及考核工作。

2、课程考核结束后,代课教师负责汇总各教学班的考核数据,根据各考核环节认真确定支撑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考核点及其权重值并充分说明支撑理由,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同时采用定性评价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3、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成员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认真分析和总结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实际效果,发现课程教学的短板,拟定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方案,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要求《报告》能准确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最后提交给专业教研室初审后再由系部审核。

4、系部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分管教学副主任依次审核本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并给出具体的审核意见。对于审核通过的课程,要求课程负责人在下一轮教学中按照拟定的持续改进措施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审核未通过的课程,将由分管教学副主任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协助课程负责人完成该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分析并拟定持续改进方案。对于连续两次提交审核未通过的课程负责人,分管教学副主任提请专业负责人调整课程代课教师人选。

五、课程质量评价

1、课程目标达成计算方法

针对学生个体和整体的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如下:

(1)课程单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假设某课程有n个课程目标和m个考核环节,其第i个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值计算公式为:

(2)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2、举例:

(1)单个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计算

如上表中课程目标2达成情况评价包括5个考核环节:1(课后作业)、2(大作业)、3(随堂测试)、4(期中考试)、5(期末考试)。权重分别为:1(3/45)、2(5/45)、3(5/45)、4(12/45)、5(20/45)。其中:

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比例为3/10,课后作业按照100分计算,支撑课程目标2的设计分值为30分;经作业批改支撑课程目标2的课后作业的平均得分为25分。

考核环节1评价:3/45 * 25/30

2(大作业):大作业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比例为5/10,大作业按照100分计算,支撑课程目标2的设计分值为50分;经批改支撑课程目标2的大作业的平均得分为分43分。

考核环节2评价:5/45 * 43/50

3(随堂测试):随堂测试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比例为5/10,随堂测试总分按照100分计算,支撑课程目标2的设计分值为50分;经批阅支撑课程目标2的随堂测试平均得分为分45分。

考核环节3评价:5/45 * 45/50

4(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比例为12/20,期中考试按照100分计算,支撑课程目标2的设计分值为60分;经批阅支撑课程目标2的期中考试平均得分为分49分。

考核环节4评价:12/45 * 49/60

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比例为20/50,期末考试按照100分计算,支撑课程目标2的设计分值为40分;经批阅支撑课程目标2的期末考试平均得分为分34分。考核环节5评价:20/45 * 34/40

综上:课程目标2的达成评价值= 以上考核环节的累加和:0.846

(2)课程总体目标达成评价值计算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包括5个考核环节:1(课后作业)、2(大作业)、3(随堂测试)、4(期中考试)、5(期末考试)。5个考核环节设计分值均为100分,权重分别为:1(10/100)、2(10/100)、3(10/100)、4(20/100)、5(50/100)。

考核环节评价得分均分: 1(85.6)、2(86.7)、3(91.1)、4(82.2)、5(85.1);

综上:课程总体目标的达成评价值=0.1*85.6+0.1*86.7+0.1*91.1+0.2*82.2+0.5*85.1=85.33

3、课程目标评价标准

基于各课程目标值依据下表评价标准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达成的期望值设定为0.65-0.70(建议值)。(注:如果课程目标值超过期望值,说明课程目标达成。否则未达成)

六、评价周期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形成完整、可追踪记录文档。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记录和分析报告及时归档保存,一般保存六年以上。

七、评价结果及运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改进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的主要依据之一。任课教师应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填写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见附件1(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附件2(期末考试命题审核表);同时撰写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见附件3。

课程负责人组织各任课教师填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改进措施,作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形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专业通过定期开展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根据整改意见进行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内容),通过持续改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附件1:

《 》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合理性审核表

课程

编码


年级/专业


学期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与课程目标对应分析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占比%)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






课程目标4: …..
























审核

意见

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分析

考核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考核内容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强£

中等£

弱£

课程主要环节考核方式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合理R 基本合理£ 不合理£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合理R 基本合理£ 不合理£

系部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2:

吕梁学院课程命题计划及审核表

(20 -20 学年第 学期)

系(部): 专业:

考核课

程名称


课程

性质


适用

年级


命题

教师


考核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题型种类

填写数量及题型

课程目标期末考试分布

课程

目标(100分)

目标1(35分):例:能够运用8086CPU中的指令系统设计和实现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的汇编语言程序。

目标1(40分):

目标3(25分):

考核目标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

1








2










...










..

1










2










...










..

1










2










...










...

...










...










以上由命题组(教师)填写

命题(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1.各系(部)在试题命制前须详细制定考试命题计划,命题组(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应考点,考点要与课程目标关联。

2.本表在试题印制前填写。

3.审核未通过的试题不得付印。

附件2

化工化工系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一、课程信息

命题中考核灵活应用知识的综合性、提高性题目

(1)有 (2)无

考试时长

(1)太长 (2)适中 (3)太短

试题评分标准

(1)不合理 (2)合理

总体意见

(1)退回修改 (2)可以付印

以上由教研室主任填写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意见:

系(部)公章 系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英文名称


学 分


学 时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 □公共选修 £专业核心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百分制(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

专业班级


先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权重

课程目标1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2

( )




课程目标N

( )




评价环节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N

评定方式1

评定方式2

评定方式N

【评价环节如:平时成绩、小设计、期末成绩等,在课程目标考核对应的考试环节的表格中打√。】

四、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表(此表已含评价依据与结果)

XXXX专业XXXX班XX课程达成度计算表

年度

XX-XX学年第X学期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考核内容分布

末考试题

序号

平时考核内容

末考试题

序号

平时考核内容

末考试题

序号

平时考核

内容







目标分值

末考

平时

末考

平时

末考

平时







学生姓名

末考得分

平时得分

末考得分

平时得分

末考得分

平时得分


















































平均分







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




课程总达成度


五、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分析

1、试题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分析

2、学生作答情况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析

3、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及成绩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4、教师对今后教学持续改进的措施

六、审核意见

教研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