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是指通过本专业学习,对学生毕业及毕业后五年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建立产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培养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吕梁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办法(试行)(院教函〔2021〕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该实施办法。
一、评价主体和评价责任人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主体包括本专业毕业生、全体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系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校外专家、用人单位和学生实习实践单位等利益相关方。
1、专业负责人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责任人。
2、成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负责组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具体实施。化学化工系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组成员组成具体如下:
组 长:系书记、系主任
副组长:分管教学副主任、分管学生副书记
成 员:专业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代课教师、系教学督导组成员、辅导员和校外专家。各项具体活动及其参与人员如下表。
评价工作组分工、责任人和主要职责
评价工作组分工 | 责任人 | 主要职责 |
领导组 | 系书记、主任 | 统筹协调全部评价工作,审核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实施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 |
评价任务分解 | 教学副主任 | 组织起草评价方法与评价实施方案,指标点分解,确定各项指标点的支撑课程与支撑权重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 专业教研室主任 | 组织课程负责人、代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 专业负责人 | 组织全体教师及相关人员收集评价支撑材料,分析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毕业要求极其指标点达成情况 |
系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工作小组 | 督导组组长、校外专家 | 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意见反馈 |
调查问卷的实施 | 辅导员 | 组织学生进行各类调研活动 |
二、评价依据及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评价主要依据是通过开展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其他育人教学环节实现。包括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校内(如毕业生及教师)评价与校外(如用人单位、社区等)评价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及评价策略。定量评价通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全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主要针对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周期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对象为每一届全体毕业学生。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周期为2学年1次。保证每一项毕业要求、每届学生都在一个周期内得到过评价,评价结果用于课程和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评价过程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毕业要求的达成,毕业要求的达成又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对应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而制定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基础上,跟踪某届学生的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轨迹及毕业后的发展轨迹对各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见附见1-5)
具体过程如下:
1、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的支撑关系进行梳理并赋予权重值: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由化学化工系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组全体成员,围绕培养目标,明确相应的毕业要求,并细化指标点,根据指标点结合专业和专业方向特色与培养计划的重点支持课程形成一一对应的能力矩阵,并根据学分占比和专业特色赋予权重值。
2、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的支撑权重系数和所有支撑该指标点的所有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值,计算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评价结果。如果毕业要求对应多项指标点,选取各项指标点评价值的最小值作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值。
毕业要求评价结果的达成度目标值由每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0.65左右。大于或等于目标值时为“达成”,小于目标值时为“未达成”。
五、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形成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组向全体授课教师、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领导小组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反馈各项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明确指出学生各项能力中的强项和弱项,为专业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持续改进各项工作提供指导;为管理部门评价教师工作状况和本专业办学质量提供依据。
根据评价过程数据和评价结果,专业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持续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修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改善教学方法,检查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相应的专业软、硬件资源的配置要求。
附件1: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计算表
附件2:工科类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附件3:师范类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附件4: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调查问卷
附件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问卷汇总表
化学化工系
2020年1月
毕业要求指标点X.X | 课程1 | 课程2 | 课程3 | 课程4 | 课程5 | 课程6 | 课程7 | 课程8 | 课程9 | …… | Σ |
权重 |
|
|
|
|
|
|
|
|
|
| 1.00 |
达成值 |
|
|
|
|
|
|
|
|
|
|
|
评价值 |
|
|
|
|
|
|
|
|
|
| 1.00 |
毕业要求指标点X.X达成度 |
|
附件1: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计算表
注:1.各门课程的评价值等于各门课程的达成值*课程权重
2.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值等于各评价值之和
附件2:工科类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序号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指标点评价结果 | 毕业要求评价结果 |
1 | 工程知识 | 1.1 |
|
|
1.2 |
|
…… |
|
2 | 问题分析 | 2.1 |
|
|
2.2 |
|
…. |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1 |
|
|
3.2 |
|
…. |
|
4 | 研究 | 4.1 |
|
|
4.2 |
|
…. |
|
5 | 使用现代工具 | 5.1 |
|
|
5.2 |
|
… |
|
6 | 工程与社会 | 6.1 |
|
|
6.2 |
|
…. |
|
7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7.1 |
|
|
7.2 |
|
…. |
|
8 | 职业规范 | 8.1 |
|
|
8.2 |
|
…. |
|
9 | 个人和团队 | 9.1 |
|
|
9.2 |
|
…. |
|
10 | 沟通 | 10.1 |
|
|
10.2 |
|
….. |
|
11 | 项目管理 | 11.1 |
|
|
11.2 |
|
….. |
|
12 | 终身学习 | 12.1 |
|
|
12.2 |
|
….. |
|
附件3:师范类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序号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指标点评价结果 | 毕业要求评价结果 |
1 | 师德规范 | 1.1 |
|
|
1.2 |
|
…… |
|
2 | 教育情怀 | 2.1 |
|
|
2.2 |
|
…. |
|
3 | 学科素养 | 3.1 |
|
|
3.2 |
|
…. |
|
4 | 教学能力 | 4.1 |
|
|
4.2 |
|
…. |
|
5 | 班级指导 | 5.1 |
|
|
5.2 |
|
… |
|
6 | 综合育人 | 6.1 |
|
|
6.2 |
|
…. |
|
7 | 学会反思 | 7.1 |
|
|
7.2 |
|
…. |
|
8 | 沟通合作 | 8.1 |
|
|
8.2 |
|
…. |
|
12.2 |
|
….. |
|
附件4 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调查问卷
评价项目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对所学专业满意度 |
|
|
|
|
对综合基础课教学设置满意度 |
|
|
|
|
对学科基础课教学设置的满意程度 |
|
|
|
|
对专业必修课教学设置的满意程度 |
|
|
|
|
对专业模块课程教学设置的满意程度 |
|
|
|
|
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 |
|
|
|
|
对实验教学设置的满意程度 |
|
|
|
|
对课程设计的满意程度 |
|
|
|
|
对实习环节的满意程度 |
|
|
|
|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满意程度 |
|
|
|
|
附件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问卷汇总表
序号 | 毕业要求达成度 | 均分 | 达成度 |
1 | 毕业要求1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2 | 毕业要求2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3 | 毕业要求3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4 | 毕业要求4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5 | 毕业要求5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6 | 毕业要求6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7 | 毕业要求7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8 | 毕业要求8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9 | ……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10 | ……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11 | ……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12 | …… | 对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 |
|
|
毕业生的表现 |
|
|
注:满分5分。1-2非常不认同/满意;2-3基本不认同/满意;3-4一般认同/满意;4-5基本认同/满意;5-非常认同/满意